随着我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西方文化东渐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继而国内出现了文化快餐盛行、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观念的畸形文化现象,在杂技界甚至发出“杂技舞蹈化、舞蹈杂技化”的无病呻吟之语!发出这种声音的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与丧失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不反对发展也不反对对外借鉴,借鉴是发展的助推剂。借鉴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是全篇照搬也不是丧失我们优秀的传统,俗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不断地借鉴与自我提高才能让中国传统艺术真正走向世界,中国杂技之所以能够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奖就是保持了自我的民族性。如放弃了传统艺术的自我民族性,在国际上也就丧失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公信力。
按照“杂技舞蹈化、舞蹈杂技化”的无病呻吟之语而言,就是要把两个独立的表演体系相互融合起来,这是对杂技与舞蹈乃至于中国传统文化无知的人发出的声音。杂技是由古代先民自我娱的乐游戏逐步演变而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杂技称作具有竞技性的游戏,另外杂技与古代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农耕、战争、宗教、丧葬、巫、傩等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同样也是出自古代先民自我娱乐同出这一源头,舞蹈在演变的进程中又与武术有着很深的渊源,因为在历史上有舞与武共用“舞”字记载。竞技体育中的体操与杂技有渊源、戏曲与舞蹈、杂技有着很深的渊源,本身这几项艺术就是同出一源共融共通姊妹艺术为什么还要搞舞蹈化、杂技化呢?我的观点从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人体表演艺术杂技、舞蹈、体操、戏曲、武术的基本功训练中就能够体现,因为这几项艺术的表演基本功训练的方法是相同的。
现在杂技界的当务之急不是搞这化那化,而是需要杂技从业者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杂技、了解杂技,担起当代传承江湖文化与优秀民间传统杂技节目的重任。
郭德纲在他的作品里有这样一段“相声原来有四五百段,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只剩下一百多段了”,这话听起来向是一个包袱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不仅相声是这样杂技也同样面对着这样尴尬的问题,吴桥曾经做过调查在吴桥能说的上来名字的杂技节目有470多项,但现在不要说年轻人就是从业多的年中老年杂技演员一次让他说出五十个杂技节目的名字估计他也说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名利的原因,搞传统节目不容易出名,出不了名也就失去了通向利的跳板,这种问题在国营团体内普遍存在,团体领导为了提高政绩拿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排演一个节目去参赛,而节目获奖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因为人员流失、领导变动等原因该节目也就在舞台上也就消失了,而获奖后的节目真正面向大众演出有几场呢?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如果没有党的三下乡惠民演出的话,估计有些国营杂技团体一年一场演出也不搞。不是演员不想搞而是领导的思想还停留在搞不搞一个样上,从这上面看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是正确的,只有把具有优秀资源的团体推向市场才能焕发他们的活力。
而民间杂技艺人的从事杂技表演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以艺谋生解决生存要素“饭”的来源,民间杂技艺人在江湖上要想生存就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和不畏辛苦的精神与智慧。千百年来民间杂技艺人在离家与回家的江湖之间循环往复,民间杂技艺人从北宋末年开始进入江湖以“撂地”打把式卖艺为生开始历经元代因从事的是供人娱乐的职业而被列入下九流、明代初期禁行娱乐的打压、清代雍正初年脱离贱民籍等朝代变革,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前民间杂技艺人都是以贱民的身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杂技艺人才真正享受到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先辈杂技艺人在传承中形成了遵奉吕洞宾为祖师,以“春典”为典型代表的“江湖文化”。江湖文化是历代民间杂技艺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文化体系。它是历代民间杂技艺人走江湖必须遵循的约定俗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成立杂技团有一部分民间杂技艺人应招进入国营杂技团结束了江湖撂地打把式卖艺的生活,有一部分民间杂技艺人依然留守在民间,经过几十年的历史演变逐步分化出了专业与非专业。专业演员只保留了适合舞台演出的节目,江湖文化在专业杂技团体中传承的很少如有传承也只是一知半解,江湖文化虽然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传承但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与欣赏观念的转变、从业人员减少、快餐经济、西方文化东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量江湖文化传统与优秀传统杂技节目濒临失传或已失传,当今在吴桥曾经经历过江湖“撂地”打把式卖艺的艺人已不足百位,而且年龄均在七十岁以上,现在每一位曾经历过“撂地”打把式卖艺的老艺人的过世都是吴桥杂技江湖文化传承中重要的缺失,如何传承濒临失传或已失传的江湖文化与优秀民间传统杂技节目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