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马戏表演有着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舞马即是众多古代马戏表演项目中优秀的代表剧目!
舞马即驯马表演,在唐代得到了长足发展。段安节说:“舞者乐之容也,有大垂手,小垂手,或如惊鸿,或如飞燕,婆娑舞态也,曼衍舞缀也。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宇舞、花舞、马舞……。马舞者,马人著彩衣,执鞭,于床上舞躁蹲,蹄皆应节奏也。” 舞马需要驯马,驯马是一门较难掌握的技艺,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取得成就。在<观调马>诗中写道:“鸳鸯赭白齿新齐,晚日花间放碧蹄,玉勒斗(一作乍)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大型的舞马表演莫过于唐玄宗时期。《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即每逢玄宗生日(千秋节)就在长安兴庆宫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庆寿宴会,受百官朝贺和接见外国使节以及国内各民族首领。宴会之后便请客人及文武百官共赏歌舞和驯马演出。当时舞马,据《明皇杂录》记载:
唐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各有部目,为某宠,为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兢,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九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塌,马舞于塌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
舞马所用之马皆做装饰,身披锦绣,鬃束彩带,络以金银饰物,十分华丽。四周一律穿着淡黄色衣衫的美貌少年手持乐器奏乐,在悠扬的“倾杯乐”乐曲声中,马儿百匹按照乐曲的节奏共同“奋首鼓尾,纵横应节”的表演。随后,马踏上三层床塌,旋转如飞。接着大力士双手将塌举起,马静立于塌上,衔杯曲膝,精彩的舞马表演达到了高潮。这种动静结合,动中求静,最后以静收场的艺术处理手法,干净利落,别开生面,使驯马艺术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两瓮唐代窖藏文物中有一皮囊式银壶,壶的腹部有舞马衔杯表演画面。壶的两面各有一马,马身涂全,颈系飘带,嘴衔一杯,昂首扬尾,似作舞状。此图像舞马画面正是在千秋节舞马时“衔杯曲膝”一场表演的真实写照。故诗人张说看到大型的舞马表演时写道:“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这种大型的舞马表演在安史之乱后就基本停止工唐郑在《津阳门诗序》中记载:“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公元756年安军攻破长安,禄山亦将国家多年训练有素的舞马抢充为私。禄山的得力爪牙田承嗣也抢马存之。其舞马一听厩上鼓声起,就条件反射的顿挫其舞。厩人越打舞马越是奋击宛转,其舞更烈,曲尽其态,田承嗣以为是妖马,全杀了而舞马自此绝迹。”这种大型的驯马艺术表演亦被禄山叛军扼杀。但驯马艺术是一项人民喜爱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虽然大型的驯马艺术表演自此以后不复前观,小型的、零星的驯马艺术在民问被保存下来,相传至今。